13.6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皮肤型。传播途径主要靠羽毛和皮屑。感染鸡主要表现为贫血症状,呈渐进性消瘦。当前常见的主要是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常规感染发生时间在90日龄至日龄前后。可是近年来,感染发生日龄大大提前了。年,笔者曾在60日龄蛋鸡群中发现马立克氏病,是散发型病例;年7月,笔者又在28日龄蛋鸡群中发现马立克氏病,这次是并发性病例,和大肠杆菌病、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近年来,脾脏型马立克氏病在农村中小型蛋鸡场颇为流行,感染日龄几乎涉及饲养全程,单独感染病例极少,多和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产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是采食量逐渐下降,冠、脸逐渐发白,蛋壳颜色逐渐变淡、变白,产蛋量逐渐下降;病鸡呈渐进性消瘦,冠逐渐萎缩,耻骨间距逐渐收缩,最后停产,趋向死亡。病理变化:肝肿大,实质内嵌满突出性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或肝色暗淡,实质松散;脾肿大且暗黑色,呈三角状,严重时肿大似小鸡蛋;在卵巢或在肾脏,常常发现一串串极小颗粒似葡萄状的肿瘤等,卵巢坏死,输卵管萎缩,输卵管中常常长满白色块状坏死物。
马立克氏病流行,轻者增加鸡群淘汰量,重者给鸡群生产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要求种鸡场和饲养业主必须高度重视,按照常规做好免疫工作,在充分实施生物安全技术措施前提下,种鸡场一定要在雏鸡出壳后4h(而不是24h)内完成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接种工作,饲养业主在8日龄或9日龄二次加强注射免疫一次。
13.7鸡痘
鸡痘在黄淮东部地区,每年8~11月高发;常规情况下,在干旱季节,早的在30日龄发生,迟的在日龄仍有发生。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近年来在蛋鸡中重要的流行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型和眼型,死亡率极低,但在后备鸡群中极大地影响着鸡群的均匀度,在产蛋鸡群中影响着产蛋量。鸡痘高发,虽然与气候异常有关,但不能排除免疫接种失误的因素:首先,鸡痘免疫接种前后各14d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有的养殖场密集型的免疫程序很难满足这个要求;其次,笔者经常看到有的客户免疫接种使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法,这是不正确的,效果不佳。鸡痘免疫途径不能使用滴鼻、点眼,正确的方法应是翼下刺种,因此,接种鸡痘疫苗又叫刺痘。免疫鸡痘最好是单苗,实践证明,联苗效果差,易发生鸡痘。
对于鸡痘仍然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高发地区,刺痘时间要提前安排,并按要求进行二次加强免疫接种,同时在做好日常消毒的前提下,定期用抗病毒中药鸡痘拌料预防。
对于正在发生鸡痘的鸡群,不管是皮肤型还是混合型,可用克隆30以15倍量+罗来核酸(保定产)肌注,打针后配合病毒灵+抗生素+浓缩鱼肝油饮水投药,效果良好。
13.8脑脊髓炎病
雏鸡脑脊髓炎病,主要为母源遗传病。产蛋母鸡感染此病,产蛋率明显下降,而抗体离散度显著升高,一般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该病通过蛋传播,雏鸡出壳后不久便有部分鸡发病,不能站立,但蛋黄吸收良好,脐孔愈合良好。这是本病区别于其他病的临床特点。
出壳不久的病鸡精神较差,闭目嗜睡,继而出现运动失调,两腿不能自主,走动时东倒西歪,逐渐不能站立,以跗关节着地,坐于地面,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头颈震颤的神经症状,最后瘫痪。病鸡始终有食欲和饮欲,但由于不能站立、行走,终被饿死、渴死,或因体弱被其他鸡踏死。
病死鸡病理变化并不复杂,主要为脑组织水肿,脑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肌胃角质层下有白色粉状小颗粒散落;着地的跗关节红肿,腿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液。
雏鸡脑脊髓炎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对种鸡群免疫接种来净化鸡群。对于发病的雏鸡群,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稳定群体病势,控制蔓延,并淘汰病鸡个体。
脑脊髓炎疫苗的使用要求是:在8周龄前和开产前8周内禁止使用。
13.9肿瘤型白血病
鸡脚趾间生出一个肿瘤,通过一段时间病变,肿瘤变得皮薄易破。一旦肿瘤破裂,将血流不止,直到血液流尽、鸡死亡。13.10呼吸道综合征
主要是由低温引起的流行性病毒性疾病。感染初期,感染鸡表现甩鼻,继而咳嗽,流眼泪,流鼻涕,畏寒,缩头,羽毛蓬松,排绿色或绿黄色粪便。解剖出现:肝脏充血、淤血,紫胀;胆囊充盈、肿胀,胆汁变性;严重者心包炎;脂肪可见针尖状大片出血;肌胃和肠道内容物变绿,肌胃角质层易剥离,腺胃壁增厚变性,粘膜溃疡,乳头散乱、出血;肾不肿大,肾表面有白色坏死灶,但若是变异株,则肾肿大,呈花斑豆状。产蛋鸡产蛋量下降,黑星蛋、薄壳蛋、软皮蛋增多,鸡蛋破损率增加。此时,由于体质变化,大肠杆菌继发增殖,可能引起支原体(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由于体质下降,因而给新城疫并发或继发创造了可能。新城疫对鸡体感染虽是后来者,却常常扮演着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角。于是,感冒成了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诱因和源头。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排除自然气候影响,比如气候阴湿阴冷或干燥干冷。呼吸道综合征一旦发生,造成死亡率和淘汰率都很高。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对于症状明显者,可肌注核糖核酸+利巴韦林+安乃近+丁胺卡那,一般一针见效,二针病愈;群体可投饮核酸糖肽+安乃近+抗病毒西药+抗生素,一般2d见效,4d可基本痊愈。
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呼吸道综合征,使用抗生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也有一定疗效。但恩诺沙星的频繁使用或超量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注意。恩诺沙星是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雏鸡负重关节有损伤作用,会使雏鸡骨骼发育受阻。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分子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使中枢神经兴奋,因而表现烦燥不安,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喹诺酮类药物还会对肝产生损害,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降低肝功能,从而影响产蛋期肝对卵泡发育的前体物质的储存和转运,影响产蛋量。
呼吸道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总体有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相关疾病的免疫;二是保持大环境的清洁卫生和空气质量良好;三是定期消毒,保持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低于标准,做好舍内通风工作;四是保持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使用风机时,保持舍内空气动态微流,反对大风速(暑热天气除外);五是以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有针对性投饮或投拌相关药物预防疾病,做好带鸡消毒工作。
13.11肠毒综合征
肠毒综合征,是由肠道菌、毒和寄生虫(球虫)共同引起的复合型疾病,是出血性肠炎、坏死性肠炎和小肠球虫病的总称。菌、毒和寄生虫使肠道粘膜发炎、出血、变性、坏死,出血点、坏死点由少到多,由疏到密,直至连片,对营养吸收面积减少。临床上先期表现过料,消化不良,逐渐地排泄黄白、西红柿样粘性软便,后期排红粪和血便,其中包括优质饲料的诱因。肠毒综合征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由于限饲的原因,一旦发生极难根治。肠毒综合征破坏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因此,生长鸡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均匀度差。肠毒综合症还会引发鸡群啄肛、啄癖等怪异行为。
肠毒综合征的预防要以中药拌料为主,肠毒综合征的治疗:若在干燥季节,控制比较容易,一般只需要相关中药拌料、用球虫药饮水就可以有一定的效果;但潮湿季节,控制难度就相对增大,要在连续喂料的前提下,以大浓度中药拌料。复合型肠毒综合征是肉种鸡饲养中的常见病,疑难病。
13.12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为条件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健康鸡的肠道中多受有益菌控制。在有益菌的控制下,大肠杆菌可以分解食物营养,合成VK3,调节血小板。在应激条件下,大肠杆菌迅速增殖,成为有害菌,危害鸡体健康。大肠杆菌分为原发型、并发型、继发型,因大肠杆菌自身感染能力不强,所以多为继发感染,一般是在发生病毒病之后,尤其是流行感冒、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之后才会继发。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感染后能在鸡体不同部位上发生病变,分为肺脑型、神经型、胃肠型、腿型、眼型,肉鸡还有胸囊肿、脚垫肿等。
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旦发生大肠杆菌治疗难度很大,常常要用复合型抗大肠杆菌药,配合复合型抗病毒西药,并加入安乃近清热退烧,有时要治疗两个疗程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又因,大肠杆菌感染鸡体时,支原体常常并发呈隐性存在,支原体能使肾脏发炎,因此,治疗时还要投喂肾肿解毒药。防治大肠杆菌的最好办法,是使用该种鸡场病原制备大肠杆菌灭活苗。
13.13鸡大肠杆菌性肿头综合征
在开产蛋鸡群中,经常发生以肿头为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给初产蛋鸡群开产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把它称之为大肠杆菌性肿头综合征。肿头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和饲养环境因素导致的条件性传染病。曾经有报道称,肿头综合征(SHS)是由禽肺病毒引起的,并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肉仔鸡及不同品系的成鸡均有发生。大肠杆菌性肿头综合征临床表现:整个头部皮下水肿性肿胀,发病早期打喷嚏,咳嗽,继而眼结膜出现潮红,泪腺肿胀,并由眼部向四周乃至整个头部及肉垂、颌下组织发展。病理上,发病早期,肿胀皮下呈黄色水肿,晚期呈黄色胶冻,并伴有气管炎症,肺坏死、心包炎、肝周炎等。
大肠杆菌肿头综合征,常常会被误诊为传染性鼻炎。因此,频繁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不能奏效,而且会使产蛋鸡产下白壳蛋、薄壳蛋、软皮蛋的机会增多。两病临诊上的最大区别在发病范围上,传染性鼻炎发病局限于颜面,不涉及整个头部。
确诊后,对于大肠杆菌性肿头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即是使用广谱、高效抗病毒药物+头孢类或氟苯尼考类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安乃近联合饮水,结合加强饲养管理,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现实中,由于有的技术人员对大肠杆菌性肿头综合征认识不全面,结果把对大肠杆菌的敏感药物轮番都使用上了,却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13.14伤寒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分为三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伤寒沙门氏菌病、亚利桑那沙门氏菌病。近年来,在雏鸡群中流行的主要是伤寒沙门氏菌病。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病,出壳后不久便表现症状,随着日龄增大伤寒沙门氏菌病逐渐地呈隐性存在。近年来,不少种鸡群成为伤寒沙门氏菌的带菌者,通过蛋遗传给下一代。
带菌雏鸡在环境不适或某种应激情况下快速发病,并感染健康鸡。病鸡表现精神不振,呆立,动作迟缓,离群或闭目,羽毛松乱,缩头或垂头,急性发病时,耗料突然减少,冠和髯呈肉红色,第1周内死亡很多;亚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冠和髯呈苍白色,且具有萎缩现象。有些慢性病例拖延数周成为带菌者,其中不少成僵鸡。
伤寒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的革兰氏阴性菌,病理变化极具特征性,即肝肿大,呈青铜色。
伤寒沙门氏菌,除了造成雏鸡较高死亡率外,还会影响后备康复鸡群的匀度,影响鸡群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并会使鸡蛋品质下降,使鸡蛋成为沙门氏菌的带菌者,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防治伤寒沙门氏菌病,以投饮头孢类、氟苯尼考类,或注射人用丁胺卡那注射液(2ml注射10只鸡),效果显著。
13.15脐炎、卵黄囊炎和肠炎
脐炎、卵黄囊炎和肠炎是雏鸡的常见病和常发病,对雏鸡群危害很大。雏鸡从出壳到脐孔愈合需要72h,若是在此期间温度不正常,温度应激中雏鸡体质下降,此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乘虚对未愈合的脐口感染使之发炎,而且还会进一步深入感染卵黄囊,使卵黄液变性、变质。卵黄囊发病之后,雏鸡得不到卵黄囊的营养供给,不久,雏鸡将会表现体质下降,逐渐营养衰竭,慢慢濒临死亡或死亡。因此,雏鸡早期饲养要预防脐炎和卵黄囊炎的发生。肠炎的发生,临床上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和鸡白痢。雏鸡出现消化不良,主要是腹部受寒,或是感冒的继发症。保证舍温正常,杜绝低温应激,饮水中或饲料中稍加点抗生素,一般不会发生消化不良。但鸡白痢的发生就不同,不但与舍温有关,还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母源遗传有关,因此,必须重视起来,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
(未完待续)
王苹,吉学仁.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六)[J].家禽科学,(07):43-46.
家禽科学杂志征订方法
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五)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四)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三)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二)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一)新冠防控常态化家禽养殖更应重视生物安全浅析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8倍稀释血清可有效评估种鸡群沙门氏菌的感染当前水禽主要疫病的防控要点(下)当前水禽主要疫病的防控要点(上)禽业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