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例介绍
1
患者就诊情况
年龄:64岁
职业:退休员工
病史:初诊:因“体检发现癌胚抗原指标偏高”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粘膜光软;宫颈:萎缩,触血-;宫体:前位,常大,活动好,无压痛;附件: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PET-CT(-07-16,本院):1、左侧附件区混杂密度灶FDG代谢异常增高,大网膜絮状、结节改变伴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左侧附件来源恶性病变伴腹膜转移可能性大;盆腔积液:腹膜后及右侧股沟小淋巴结部分伴轻度FDG代谢增高,转移不能除外,建议随访;2、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3、双肺多发肺大泡:右肺钙化灶:纵膈及双肺门淋巴结FDG代谢增高,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4、肝左叶囊肿;5、左侧肾上腺内侧肢稍增粗伴轻度FDG代谢增高,考虑增生性改变;6、子宫可疑肌瘤,建议超声随访;7、右侧第3肋间,T8、L3、骶骨左部、右侧髂骨、左侧股骨颈结节状高密度灶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考虑良性;脊柱退行性改变。癌胚抗原(-06-26,医院):30.44ng/ml,CA:.60u/ml。
家庭病史:妹妹患卵巢癌,已故。
2
患者BRCA状态
BRCA1:gBRCA1mut
BRCA2:未检测到
Othertests:未检测
3
影像学检查(PET-CT)
二
患者首次治疗
4
手术介绍
入院后完善化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07-26全麻下行卵巢肿瘤减灭术(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盆腹腔肿瘤减灭?术),术中见子宫稍小,左卵巢4*3*3cm菜花样肿瘤,左输卵管和右侧附件未见异常,大网膜饼状,15*10*2cm,膈顶、双侧结肠旁沟、小肠及系膜表面、直肠表面见多处散在肿瘤结节,直径1-5mm,其中小肠表面一处较为集中,肝胆脾胃外观无异常,阑尾缺如。术后予抗感染、止血、对症支持治疗。
5
术后病理
(左附件)左卵巢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癌,左输卵管系膜见癌侵犯。右卵巢及右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癌;待免疫组化证实。(全子宫+右附件)萎缩期子宫内膜、子宫平滑肌瘤,慢性宫颈炎;(胃表面肿瘤),见癌组织侵犯;(小肠表面肿瘤)见癌组织侵犯。大网膜见癌侵犯。
6
诊断及分期
左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IC期
7
初始术后治疗
.8.21-.3.28TC方案(紫杉醇+卡铂)6周期
.5.30接受尼拉帕利mgqd维持治疗
8
治疗结果
(1)CA:
(2)不良反应管理:
服药前期1个月以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主,出现一级恶心、失眠,通过患者心理沟通,坚持服药一月后不良反应消失。血液学不良反应大多为1级,不影响患者依从性。
其他不良反应:服药6个月出现皮肤瘀斑,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未处理,至今无变化。
专家点评
对于存在BRCA突变的患者,PRIMA研究已证实患者能够从尼拉帕利维持治疗中显著获益。本例患者为gBRCA突变,使用尼拉帕利mgQD进行维持治疗,在开始维持治疗前CA有轻微上升,开始维持治疗后CA略微降低,之后一直保持在25左右。目前患者已服用尼拉帕利15个月,至今未有复发迹象。该病例证实了尼拉帕利在gBRCA病例中的优异疗效。
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仅在服药前期出现非血液学的不良反应,但症状轻度且可控,坚持服药后缓解。目前患者生活质量及状态良好。根据NOVA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尼拉帕利血小板减少常出现在第一个月且为一过性,通过调整剂量可以缓解。对于体重小于77公斤的患者(中国人大多数体重小于77公斤)或血小板计数在15万以下的患者,可以从mg开始服用,在降低尼拉帕利的毒副作用的同时并不影响疗效。
通过该病例可以看出,本例患者按mg剂量服用后15个月血液各项指标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非血液学AE反应也仅在治疗初期出现恶心、失眠等症状,采取观察措施后缓解并且后续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其它副反应。因此,该病例也再次证实了尼拉帕利不仅对于gBRCA突变患者疗效卓越,其副反应安全可控,在诸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与实际病例的印证下,更是为晚期卵巢癌治疗开辟了新的格局。
董若凡教授
医院妇科副主住,医学博士。
中国妇幼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曾获江苏省妇幼保健新技术引进奖、江苏预防科技奖和无锡市科技进奖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OC-YOUNG专栏OC档案室栏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