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应用经典古方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TUhjnbcbe - 2020/12/8 12:53:00
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应用经典古方

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本文在年江苏省中医药妇科学术交流会发表)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细菌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西医常用抗生素为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应使用光谱抗生素并联合抗厌氧菌药物,要注意疗程足够。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形成迁延日久反复发作,若用中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经典古方盆腔炎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一、病因

(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恶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自然流产、药物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物残留于宫腔内,或人工流产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以发生流产后感染。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等,由于术前有性生活或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后急性感染发作并扩散;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同样可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三)经期卫生不良:

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四)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

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盆腔炎症

其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盆腔炎症

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症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其次是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病程长时部分妇女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

三、诊断

(一)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

(二)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宫颈或者阴道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NaCl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三)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发现子宫内膜炎的组织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显像显示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并发或不并发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腹腔镜检查有符合PID的异常发现。

有急性盆腔炎症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做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慢性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不易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显著,若能摸到典型结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前者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盆腔炎性附件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与卵巢癌相混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慢性盆腔炎症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做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四、鉴别诊断

(一)盆腔淤血综合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小腹坠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劳累后加重。检查宫颈呈紫蓝色,但子宫及附件无异常,与盆腔炎的症状与体征不符。通过B超,盆腔静脉造影可以确诊。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表现是继发渐进性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不孕。若在于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有触痛性结节,即可诊断。此外,慢性盆腔炎久治无效者,应考虑有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三)卵巢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亦可表现为盆腔包块,与周围黏连、不活动,有压痛,与炎性包块易混淆。但其一般健康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疼痛为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B超检查,可见腹部包块,有助于诊断。

五、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祖国医学没有盆腔炎的病名,属于带下病的范畴。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清著名妇科中医经典著作《傅青主女科》认为,带下病主要是带脉受伤害,原因是脾气虚弱,肝气郁积,湿气侵入及热气急逼所引起,因而认为带下病大多是湿证,是湿热侵入胞宫、阴器,累及任脉和带脉,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而导致妇女发病。由此得出带下病的病位在任、带二脉,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脾为中州后天之本,喜燥恶湿。如因饮食不节,劳作失度,或思虑抑郁致土衰木郁,水谷精微失于健运,停聚而成水湿之邪下流肝肾,浸及冲任致带脉失其约束遂成本病。再者肾为先天之根,中寓命门相火,乃元气之宅。凡因先天不足,肾气素虚,或房劳多产伤及下元是阴液滑脱走失于下窍也可酿成带下病。

六、经典古方临床应用

(一)当归芍药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

两方合用,仅今年在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余例,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以上。

临床上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伴有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患者常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亦导致不孕或输卵管妊娠。

有时会出现急性发作,症状见下腹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

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9g、蒲公英30g银花15g连翘15g野菊15g地丁15g、天葵子15g黄芪30g,生姜5片大枣10枚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5剂。

1、当归芍药散

《金匮要略》卷下

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9g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隐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芍药有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灯功效。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

2、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方中金银花、野菊花,功擅清热解毒散结,金银花入肺胃,可解中上焦之热毒,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善清气分热结;蒲公英、紫花地丁均具清热解毒之功,为痈疮疔毒之要药;蒲公英兼能利水通淋,泻下焦之湿热,与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热结;紫背天葵能入三焦,善除三焦之火。五药合用,气血同清,三焦同治,兼能开三焦热结,利湿消肿。合方中加黄芪并重用以扶正气,生姜,红枣以护胃气。

(二)完带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味

两方合用,仅今年在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70余例,证属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以上。

临床上有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患者常见精神萎靡、下腹部绵绵作痛、畏寒肢冷等症状。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亦可导致不孕。有时亦会出现急性发作,症状见下腹疼痛、甚至寒战,腹痛为持续进行伴有腰骶酸痛。

治法:补脾疏肝,化湿止带,益肾滋阴、收敛固摄。

方剂:完带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味。

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9g、甘草3g、陈皮2g、黑芥穗2g、柴胡2g芡实30g金樱子15g黄芪30g,茯苓25g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5剂。

合方中加黄芪、茯苓并重用以扶正祛邪,益气利湿,生姜,红枣以护胃气。

1、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9g、甘草3g、陈皮2g、黑芥穗2g、柴胡2g。

带下之证多与带脉有关。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围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诸脉,所以有“诸脉皆属于带”之说。如果带脉失常,不能约束则为带下。本方肝脾同治,量大者补养,量小者消散,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为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不止的常用方,服之可舒肝木,健脾运,消湿浊,从而使绵绵之白带完全中止,故名“完带汤”。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本方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

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

诸药相伍,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1)本方主治白带。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证治要点。

2)若湿热较重,带下兼黄色者,宜加黄柏、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而见小腹疼痛者,宜加炮姜、盐茴以温中散寒;腰膝痠软者,宜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日久病涉滑脱者,宜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3)可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属肝脾不和,湿浊下注者。

《傅青主女科》自云:“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2、水陆二仙丹

《洪氏经验集》

本方由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水陆”指两药生长环境,芡实生长在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陆。“仙”谓本方之功效神奇。

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带下蠲除。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水陆二仙丹”。

(三)艾灸治疗方法

艾灸治疗带下病,主穴取带脉、三阴交。

表现以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腹胀冷坠,纳少便溏,唇舌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为主的脾虚之带下,治当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可加取脾俞、足三里、隐白;

表现以白带清冷,腰膝酸软,少腹冷坠,溲清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的肾虚之带下,治宜滋阴益肾,培元固涩。可加取关元、肾俞、次髎。令患者取适宜体位,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拿艾条,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处,点燃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1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于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次1疗程。

方中带脉穴为足少阳与奇经八脉交会穴,该穴与督脉之命门穴横向联系环腰1周,取之可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三阴交调理足三阴经,平肝泻热,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又属强壮穴之一。取之既有调理脾胃功能,又助于气血的化生,还可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脾俞与足三里合用能健脾、振奋中阳,复其升清降浊运化水湿之功。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木穴,木气通于肝,脾统血,肝藏血,脾又主肌肉四肢,故隐白穴具有补脾摄血、益气之效。关元与肾俞配伍共同起到固肾培元,固涩止带的效果。次髎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艾灸法用于带下病的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联系

新浪博客: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用经典古方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