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8岁,周医院诊治无效,经朋友介绍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年4月初诊。
症候:小腹胀痛并坠胀,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色暗有决,舌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妇科检查:白带不多,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区增厚。B超显示:左侧附件区可见一个2.0cm×2.2cm液性包块。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中医辩证:气滞血瘀。
治则: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中医方药:《医林改错》的膈下逐瘀汤。桃仁、红花各9克,金钱草、紫花地丁、生地各12克,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柴胡、玄参各6克。14剂。每日1剂,口服。辅以加味逍遥丸,合并外敷方外敷。组成:红藤30g,败酱草30g,丹参30g,赤芍30g,乳香20g,没药20g,连翘30g,三棱30g,莪术30g,透骨草60g,苍术30g,白芷30g。水蒸外敷,每日1次,每剂药可重复用5次。
服用三天后,症状缓解,效不更方,此法连用3个疗程,B超提示盆腔未见异常,病愈。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经病疼痛”“癥瘕”等范畴,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景岳全书·妇人规》:“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流……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由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其症状与慢性盆腔炎临床特点相近。
中医病因病机:慢性盆腔炎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因素体虚弱,病程迁延所致,其特点为起病缓慢、病情反复发作且顽固不愈。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瘀,妇女经行产后,正气不足,寒、湿、热等毒邪乘虚入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集胞脉,迁延未愈,耗伤气血,病久则多虚多瘀,以致虚实错杂。本病多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因月经后期胞宫空虚,肝肾精血不足,或因月经前期肾虚肝郁,寒、湿、热等邪乘虚而入致腹痛。夏桂成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或兼夹湿热。然气滞血瘀、湿热等证皆从湿热、热毒、寒湿发展而来,其在表为实证。又因本病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正邪相持,病邪黏滞缠绵,难以速除,日久气血耗伤,使正气久而难复,无力祛邪,故为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之证,本质以虚为主。
中医辨证分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多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临床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肾虚血瘀4种证型多见,只要辩证准确,对证下药,临床上往往效如桴鼓,标本兼治。
西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差。下面是西医药的疗法。
1.物理疗法温热能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等。
2.抗菌药物治疗长期或反复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有时并无显著疗效,但是对于年轻需保留生育功能者,或急性发作时可以应用,最好同时采用抗衣原体或支原体的药物。
3.其他药物治疗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也可采用糜蛋白酶5mg或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U,肌内注射,隔天1次,7~10次为1个疗程,以利于粘连分解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变态反应时应停药。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3次/d,停药前注意做到地塞米松逐渐减量。
4.手术治疗若有宫腔积脓,需行扩宫术。存在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急性发作或伴有严重盆腔疼痛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有再复发的机会。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轻重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手术范围,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对于要求生育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患者,可行输卵管造口术或开窗术。
本医案的方药须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长按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