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导弹旅女干事平时管计划生育
战时成导弹参谋
此刻的她,却一身戎装端坐在导弹营情报参谋席位上,娴熟地接转空情信息、计算目标诸元……纤细的双手像两只翩飞的蝴蝶,在键盘上轻快地跳跃。
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管梅适时向营指挥员提供空情信息的分析、决策意见,成功引导部队完成演练任务。
像管梅这样的干事上阵“打仗”,还是第一次见到。管梅告诉,导弹营一名参谋月初探亲休假,旅里安排她临时接替这个岗位,恰好赶上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防空演练。
在该旅防空阵地上,和管梅一样来自机关、公勤等岗位的官兵还不少,他们同样熟练操作手中武器参加“战斗”。据了解,该旅退伍老兵已经离队,新兵专业训练尚未展开,这些“替补队员”有效弥补了作战岗位的空缺。
“千人一杆枪”的现代防空体系,每一个节点都缺一不可。旅长陈凌向介绍说,受官兵休假、外出培训等因素影响,现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固定编组模式,难以满足日常战备训练的需要。
为此,该旅启动了“全员普训、交叉轮训”的蓄能训练模式,对全旅数十个专业岗位进行普遍强训。他们还分批组织机关干部住进班排,参加操作训练,将各级各类公勤人员分配到战斗岗位,进行分层次实训。
如今,该旅所有非战斗岗位人员能够操作主战兵器完成接替作战任务,6成官兵熟练掌握两种以上作战技能,部队战备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不管男兵女将,上阵就能打仗;无论白天黑夜,随时准备战斗。”旅政委李林告诉,作为一支全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部队,他们常年不懈地提高战备能力、增强战备意识,时刻保持着箭在弦上的状态。
“24小时滚动式训练法”,是该旅提高部队战备能力的创新之举,即无论白天、傍晚,还是午夜、拂晓,适时持续组织日常防空演练,使部队保持全天候的战备水平。
凌晨时分悄然打响的一场防空演练,让有机会零距离观察该旅战备训练的成果。漆黑寂静的冬夜里,没见一丝亮光,也没听到一句慌乱的话语,全旅官兵在黑暗中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战备等级转换,进入战斗状态。
“睡觉,也要睁着一只眼。”导弹营营长张晓军感慨地告诉,旅里的防空警报常常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拉响,指挥员的神经必须时刻紧绷。有一晚刮大风,他以为又有了“敌情”,跳下床从枕边拎起衣服背囊就往外冲,结果是虚惊一场。
在该营看到,每名官兵的个人战备物资都装进背囊放在床头,指挥、雷达、标图等关键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部队能在最短时间内拉得出、打得响。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旅长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张中国地图引起的注意。图上标绘有大小不一的数十个圆圈,分别用蓝、黑、红3种颜色进行标注。
“每一个圆圈都代表一个防空阵地,颜色则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阵地性质。”对照地图为一一解密后,陈旅长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蓝天没有空白!(作者:本报
李建文
刘应华
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