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末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断崖式降温说来就来,直接“一夜飘雪”,叫人瑟瑟发抖。
国家气候中心作出预测,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不排除出现极端天气的情况,一句“本轮寒潮有实力冻哭你”,让作为御寒神器的羽绒服,理所当然地成为囤货首选。
而各大电商平台的羽绒服品类,早在几个月前就进入了热卖期。9月份,京东女装羽绒服销量环比上月暴涨%,月销量超3万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羽绒服销量翻了8倍。
唯品会数据也显示,10月14日当天,羽绒服一举跃升为单日全场销量品类第一,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5倍。
就在11月1日,天猫女装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了60%,各大羽绒服产地供不应求,浙江东阳、江苏常熟等地已在紧急赶工,增加冬装生产线。
然而,热潮之下,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却接踵而来。先是10月19日,快时尚品牌GAP在质量督查抽检中发现,其一款男士羽绒服以次充好,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罚款加没收违法所得共计45万余元。
▲图/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网站
仅仅过去一天,10月20日,户外服装品牌哥伦比亚被曝光因用鸭绒代替鹅绒,涉及虚假宣传被罚。
“假药的利润%,假酒的利润%,假羽绒服的利润%。”这并非戏言,藏在羽绒服里面的“潜规则”之多,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想穿件名副其实的真羽绒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羽绒服怎么越卖越贵了?
事实上,从起步到走上快车道,国内羽绒服市场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甚至是一波几折。
改革开放后,中国羽绒服市场才开始萌芽。年,国有羽绒服品牌鸭鸭、雅鹿相继创立,之后,波司登、大羽、雪伦、杰奥、雪中飞等品牌也陆续涌现,行业品牌群初具规模。
早期的羽绒服只是用于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的专业服饰,重保暖性能而轻设计,与时尚潮流完全是两回事,因此,羽绒服也被贴上“厚、肿、重”的标签,难以得到消费者青睐。
不甘沉沦的波司登,主动打破了僵局,有意识地包装起羽绒服,推出各种各样的款式,强调曲线美。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年,波司登一年卖出了68万件,销量全国第一,成为羽绒服界的黑马。
尽管如此,相较于欧美国家30~70%的羽绒服普及率,国内市场的羽绒服普及率仅有10%左右,这让野心勃勃的国外品牌,窥探到了其中的机会。
从2年起,优衣库、Zara、HM等国外品牌陆续进军中国,凭借新颖的风格、优良的工艺,不断抢占市场份额;9年,欧美高端品牌Moncler强势来袭,再度刷新了人们对羽绒服价格的接受度。
与国外品牌的如日中天形成鲜明对比,年恰逢暖冬影响及禽流感爆发等多重因素,国产羽绒服企业遭受重创。而电商的盛行,又让一直专攻门店销售的国内羽绒服品牌,愈发呈现出“老掉牙”的落后。
催化剂还在继续。年,有“羽绒服界爱马仕”之称的加拿大鹅(CanadaGoose)落子中国,虽然售价不菲,却依然遭到疯抢。
种种操作猛如虎,国内羽绒服品牌终于顿悟出自救门道:羽绒服被“高端化”和“奢侈化”后,不仅销量不再受到天气影响,还可以提升品牌价值。
于是,在同年,波司登宣布羽绒服全面涨价,涨幅约20%-30%,其中高端产品提价幅度达到30%以上,其他品牌纷纷效仿,羽绒服身价陡增,再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三千打底,万元不贵”,大胆的提高价格上限背后,换来的却是不对等的“付出”。今年年中,加大拿鹅被监管部门查出,在其销售的款羽绒服装中,大部分并非宣传中强调的高蓬松度鹅绒,而是填充了低成本的普通鸭绒,且鸭绒产品占比高达83.2%,这种行为已经触到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红线。
要知道,在此之前,各地的加大拿鹅几乎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旗舰店排队时常在3小时左右,售价近元的羽绒服常常卖断货。
加拿大鹅的翻车,不过是羽绒服行业乱象的缩影之一。年至年间,国家、省级监管部门共抽检发现批次羽绒服不合格,阿迪达斯、鸭鸭、千仞岗等知名品牌均有上榜。
▲图/CCR测评
抽查结果显示,问题主要聚焦在4个指标上:含绒量、纤维成分和含量、充绒量、绒子含量,占到70.7%,以次充好、造假制假、虚报数据等情况屡见不鲜。
越卖越贵的羽绒服,显然野心没能跟上实力,套路消费者的同时,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为何出问题的总是“绒”?
众所周知,含绒量是判断羽绒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GB/T-《羽绒服装》的规定,服装成品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同时,含绒量越高,羽绒的品质越好,保暖性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含绒量中的“绒”有绒子和绒丝之分。绒丝细小,与大朵的绒子相比,不仅保暖性能差,而且也很容易钻绒。
靠着“认知差”,很多羽绒服厂家开始在羽绒服中加入大量绒丝。为了杜绝这一现象,修订版的标准特别强调,要求成品中绒子占绒子绒丝总量的比例应大于90%,所以正确的填充物标注应该是:含绒量90%羽绒、10%羽毛。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国家标准对绒子含量做出规范后,将绒丝混为含绒量的直白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更为隐蔽的“胶水绒”悄然登场。
所谓胶水绒,指的是在水洗和烘干的过程中,通过胶水粘绒剂将低品质的碎毛和脱落的绒丝粘连成朵,然后掺兑到正常的朵绒中,制造出高品质羽绒服的假象。原料虽然还是羽绒料,但由于没有绒核,根本不能称之为羽绒,也难以起到保暖效果。
除了胶水绒外,还有更恶劣的“飞丝”,即由鸭毛、鹅毛甚至鸡毛经粉碎而成。一根飞丝长两三厘米,肉眼明显可见为羽毛粉碎而成,稍拍便能飘飞起来,飞丝手感虽没有绒好,但胜在柔软,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根本察觉不出来。
用这种粉碎毛做成的羽绒服,没有经过严格的清洁消毒,毛上携带和残留的细菌微生物容易从衣服中渗透出来,消费者穿上后,有很大可能感染皮肤、呼吸道、肠道等疾病,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但暴利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一吨粉碎毛的价格只要几万元,而一吨羽绒的价格则达到了70万元,原材料间好几倍的差价给造假者提供了动力。若是全部采用纯飞丝做件羽绒服,填充物成本只要不到10元。
作假做全套,就连看似安心的羽绒检测报告,也是可以伪造的。今年9月,浙江织里镇就查处了编造文件案,厂家利用“电脑软件修图”瞒天过海,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相较于以上手段,用鸭绒来代替鹅绒,已经算是比较“良心”的做法。据采购网显示,95%白鹅绒每公斤价格在元以上,90%的白鸭绒价格为元左右,灰鸭绒则比白鸭绒便宜-元左右,动辄售价过万的鹅绒羽绒服,这其中的利润空间,可以想象。
▲左:鹅绒右:鸭绒
除了造假,还有处处是坑的“文字游戏”。对于加大拿鹅强调“Hutterite”产地来彰显羽绒服保暖性的虚假广告行为,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相关专家表示:“通常来说,鹅鸭生长周期越长,绒朵越成熟,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能就会越强,蓬松度与产地并无直接关系。不管羽绒产自哪里,什么法国绒、匈牙利绒都不重要,羽绒品质的高低,认准蓬松度这个核心指标就行。”
但在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销售款羽绒服中,蓬松度的鹅绒产品有18款,约占9.5%;蓬松度的鹅绒产品有14款,约占7.3%;蓬松度的鸭绒产品有款,约占69%;蓬松度的鸭绒27款,约占14.2%。
根据《羽绒分级标准》来看,羽绒按照蓬松度分为A-AAAAA五个等级,蓬松度的鸭绒,相当于分级标准的AA等级,勉强只能算是中游水平。
▲图/Hedd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