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太多绊住天龙山开发(图)
山高路陡,修路困难不少有政协委员建议,可借鉴五台山经验,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成立“旅游景区管委会”初夏的天龙山,清风掠过竟有一丝凉意。山腰处,十几眼风格独特的“星级窑洞”,正在紧张施工,不远处一座新型马术场也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处,是一座集森林、泉、洞、寺、遗址和石窟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但由于历史原因,长久以来天龙山一直“藏在深山少人知。”太原市政府于2007年启动“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项目”。在当年召开的“中博会”上,一家“土生土长”的太原企业———欣中集团中标此项目,获得天龙山公园50年的旅游开发权。4年多时间过去了,尽管部分项目已经粗具规模,但业内人士坦言,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目前天龙山景区开发并不顺利。天龙山打造休闲娱乐游6月9日,从晋祠侧门旁的天龙山景区入口向上,沿着坑坑洼洼的旧山路一路颠簸,二十分钟后,车辆行驶到后山山巅,而后转入一条平坦的柏油路。景区开发者冯海忠告诉,由于天龙山基础设施落后,修路就成为项目签约后的第一个难题。“天龙山山势险峻,风景秀美,但也正因为山高路陡,很多人打消了上山的念头。”2007年,在郑州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成功“中标”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景区项目后,山西欣中集团董事长冯海忠就一直在基础设施上做文章。修路、引水、通电……参考国内成功景区开发经验后,冯海忠确定了“生态开发”的思路,在景区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冯海忠坚持不打一眼井,不砍一棵树。而所有人都知道,往山上运水的费用很高,打一眼井比这要省钱得多。对此,冯海忠说:“我们以保护生态为第一要务。开发不破坏地下水,全用山泉水和地表水。计划修建四个小型水库,几十个蓄水池。截至目前,欣中集团已投资超过亿元,除基础设施的修建外,还结合休闲旅游的概念,开发出跑马场、卡丁车场、滑翔伞基地、滑草场等高端旅游项目。同时,景区的服务能力也在跟进,天龙山庄已投入使用、四十眼外观古朴的“五星级”窑洞也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开业后,太原人开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天龙山,休闲娱乐将成为天龙山新的名片!”冯海忠说。体制约束至今没有公交站业内人士坦言,作为目前太原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龙山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园内森林覆盖率达70%。在保持秀美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现有25窟佛教造像,位列全国十大名窟之一。如此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每年吸引的游客却只有区区5万人次,且主要以太原市民为主。和省内多数景区相同,制约天龙山开发的仍旧是“资金投入不足、服务设施跟不上”等传统“硬伤”,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我省陆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开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冯海忠一头“扎进”天龙山,但项目进程却远没有他想得简单。“按照计划,今年景区一期工程将全部完工,但在手续审批、门票分成等环节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景区离5A级景区的目标还有不少距离。”冯海忠表示。天龙山开发远远滞后于规划进度,冯海忠颇为无奈地表示,这并非是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关键出在多头管理。目前晋祠、天龙山实行的是由文物部门和林业部门双头主管、规划,国土、旅游等部门兼管的多头管理体制。由于长年实行部门多头管理,天龙山旅游开发很难协调统一,资源也始终得不到有效整合。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始终转化不成旅游产业优势。“比如,天龙山距晋祠仅11公里,完全可以设一个公交站,但由于体制问题,至今没有落实!”冯海忠表示。成立景区管委会或成新出路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谭克俭表示,太原尽管拥有如天龙山这样国内一流的文化历史遗迹、遗址,旅游资源丝毫不逊色于晋中、晋北,但如果不加大旅游体制改革力度,探求归口管理最佳模式的话,困扰天龙山开发多年的政出多门、相互扯皮现象仍将延续。不少旅游业内人士也指出,当务之急是借鉴皇城相府、绵山景区的成功先例,建立一个统一的天龙山旅游管理协调机构,并尽快使其独立运作起来,以保证天龙山能按进度完成开发。太原市政协委员杨继文建议,天龙山可以借鉴五台山的经验,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成立“旅游景区管委会”。“把政府中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文物、园林、林业、水务、文化、宗教等行政管理职能划归“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景区内的各项工作。”今年年初,省物价局、财政厅发布消息,天龙山景区由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龙山文物保管所组成,鉴于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及价格管理权限不一,影响整个景区健康协调发展。从3月1日起,调整天龙山森林公园、天龙山文物保管所的价格管理权限,并整合为“一票制”。这一消息,让冯海忠兴奋不已:“也许一票制会给相关部门一个思路,景区管委会或许会成为天龙山开发的新出路。”本报 岳威